无障碍阅读

中共张掖市委统战部

多党合作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多党合作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构建的四重维度

发布日期:2019-01-09 09:39来源:中央统战部网站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用“三个新”概括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强调这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西方国家包括我们国内的一些人对这一制度不了解、甚至存在偏见。这是因为关于政党制度的话语体系构建缓慢,导致面对西方话语霸权时的底气不足。

话语权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别人授予的,而是在实践、理论、制度、文化等方面彰显其特色和价值而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就是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解释权、表达权、引导权。所谓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构建,就是要树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自觉意识,通过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强化,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方面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在对外政治或学术对话中能够掌握主动权。因此,只有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来把握,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其话语权构建的基本逻辑进路。

实践维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我们走的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是选择,也是实践。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道路的实践来谈话语权的构建,这是不切实际的。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仅经历了历史的选择和社会的检验,而且经历了国家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可以说是在政党、国家与社会三方有机互动,共同努力的过程中确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构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只有在这条道路上,才能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形成、理论渊源、现实发展、特色优势等阐释清楚,进而形成系统完备的话语体系,增强话语主动权。

理论维度: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党制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形成了可观的研究成果,而且学科建设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一制度之所以能在中国社会土壤上生根发芽,本身就有其理论合理性,而制度实践的成功又进一步印证了它的理论科学性。现实中,这一制度也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迫切需要理论研究能够对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积极回应,不断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思想,以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

制度维度:提高多党合作的制度效能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成功使一些学者开始肯定“政党政治的中国模式”。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多党合作;三是政协协商。这三个方面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有机统一的,只有三个方面的效能都发挥到最优,多党合作的制度效能才能实现最大化。多党合作的制度效能最大化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和功能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话语权也就有了。

文化维度:发展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

按照社会认同理论,“制度认同”的根源在于“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应是“制度认同”的深层基础。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文化传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关键就在于这一制度深深植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是中国5000多年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的产物。《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文化传统还应该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现代政治文化,其核心是民主、团结、合作。这种文化既体现在政党制度的运行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政党制度的内涵;也浸润着政党制度本身,为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基本的价值导向。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我们强调要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是强调要“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讲得通、听得懂、信得真”的话语表述。

(作者:杨松禄,单位: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统战部 陇ICP备130007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