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中共张掖市委统战部

民族宗教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民族宗教

肃南县:以美丽乡村为牵引 加快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

发布日期:2024-05-10 08:42来源:肃南县委统战部作者:

近年来,肃南县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持续改善农牧村人居环境,优化村庄建设布局,提升乡村风貌和建设品质,打造清洁美丽田园,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以美丽乡村建设有效助推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

内外兼修,“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内涵”

走进肃南县祁丰乡文殊村,映入眼帘的便是山居相依、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干净的庭院、精美的雕花、错落有致的建筑,恍若来到了旅游景区。两年前这里还是私搭乱建被人们称为“火车皮”的地方,如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村通过“乡村群众联建+政策项目支持+个人多方自筹”方式,在肃南县率先实施整村拆建,完成了52套设计新颖、独具特色的高标准藏家民居民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一幅生态乡村和美画卷。

“以前我们家的房子比较小,周边环境也不好,去年政府补贴给我们修了新房子,现在环境变好了,房子也宽敞明亮了,我们心里面很高兴!”搬进新居的文殊村村民陈淑娟说。年来,肃南县持续巩固全县102个行政村“清洁村庄”全覆盖创建成果,创建高质量“清洁村庄”88个。农牧村污水收集处理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3%、85%、84%和90%以上,农牧村人居环境实现了美丽蜕变。

坚持内外兼修、塑形与铸魂并重,注重提升文明素养,实现农牧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与农牧民素养提高的良性互动,才能构筑各族群众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在着力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的同时,肃南县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扎实推进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民族团结等典型评树活动,培树“中国好人”1名、省级道德模范3人、市(县)级道德模范74人、“十大陇人骄子”3人、“五星文明户”115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207户、“文明家庭”39户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道德模范、学习先进榜样、争做文明公民的良好道德风尚。

激活动能,厚植生态“底色”提升幸福“成色”

持续推进环境治理,擦亮美丽乡村幸福底色,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林草碳汇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快创建“一县一区一基地”,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奖补资金8.22亿元,年均补助资金比第二轮增加9000万元,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在奔“富”未来的道路上,端稳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鼓起了“钱袋子”。

不仅要把“诗与远方”带到身边,更要把好日子带到眼前。在肃南县康乐镇大草滩村排楞纳牧家乐里,经营者安山刚收拾完帐篷,又忙着为前来的游客准备餐食,迎接下一波到来的游客。

在大草滩村,新建的“彩虹大道”分外醒目,自带美颜的“彩虹大道”,一经出现就扮靓了大草滩村这个“深山村落”的容貌,成为周边独一无二的景观特色。

“我们将在改善村内人居环境、提升畜牧业精细化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红色文化、自然生态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群众参与到第三产业中来,提升农牧民经济收入。”肃南县康乐镇隆丰村党支部书记顾玉娟介绍说。

在肃南县大河乡西岔河村,巴尔斯小镇项目建设宜居村庄安置区建设主体工程已完工,游客服务中心已开工建设,工人们正在进行老旧房屋拆除等工作,一派繁忙景象。“目前已完成修建性详规和施工图设计,宜居村庄安置区建设主体工程已完工,游客服务中心已开工建设,养殖区棚舍已投入使用,小镇街区主体建筑正在有序推进。”肃南县大河乡党委书记王叁俊介绍说。

在肃南县马蹄藏族乡小寺儿村,特色木屋、景观水系、商铺住宅、停车场……央阔尔商业街已经建成,这个背靠旅游景区的村子,正牢牢把握当地旅游景区5A创机遇,通过后院变前院等形式改善人居环境,引导农牧民吃上“旅游饭”。马蹄村也具有同样的区位优势,该村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00万元,新建18座帐篷营地小木屋等设施,带动本村村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肃南县始终坚持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和村庄“多规合一”规划风貌定位,围绕“一轴两心四区五带”示范建设,编制完成57个行政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村庄有规划、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生活传佳话。肃南县因地制宜,扎实落实美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个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和谐共荣的新农牧村正在肃南县崛起。

凝聚合力,同奏美丽乡村“新乐章”

始终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坚持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一调度,工作专班、专责工作组和专家服务团分工协作、合力推进,县级领导包乡抓片、人大政协督查指导、部门单位联村帮扶和季度工作例会定期研判,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常态化推动落实机制。坚持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组织乡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草原牧场调研走访,找准群众需求,针对性制定产业转型、文旅融合发展等工作方案,把好事办到农牧民的心坎上。建立跟踪调度和定期会商机制,及时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发挥政策、资金集聚效应,整合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发展等各类补助资金8716万元,点面结合有序扎实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5个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5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工作进展顺利,祁丰东纳藏乡小镇、马蹄藏乡小镇、大河巴尔斯小镇、康乐裕固风情走廊、大河松木滩特色村寨等乡村振兴“样板工程”稳步推进,国家和省、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任务按期完成西柳沟民俗度假区、明花田园综合体等建设运营水平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市县级试点村扩大到17个村集体公司19个农民合作社达371家家庭农场达1076家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统战部 陇ICP备130007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