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展示山丹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果,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山丹县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旅实景直播。在中国国家地理的精心策划下,“乡见中国:河西走廊 遇见山丹”文旅实景直播正式开启,通过多平台直播的形式,带领广大网友沉浸式领略山丹独特的历史地域魅力,彰显各民族共同创造、守护文明的深厚底蕴。
山丹地处河西走廊“蜂腰地带”,自古以来便是各民族交往交流的重要枢纽。直播中,在泽索谷摩崖石刻前,地质专家对当地地理格局进行详细解读,历史学者纪连海以霍去病西征匈奴、设郡安边的史实为切入点,讲述古代各族军民携手戍边、共守家园的历史。古老歌谣“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唤醒观众对历史的强烈共鸣,让人深刻认识到山丹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承载着各民族休戚与共的记忆。
在山丹马场,文化学者兼摄影师陈志文与“地理君”关烁,共同见证了一场热血沸腾的军马展演。山丹马场作为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军马场,自汉武帝设“牧师苑”起,一直是各民族共同经营、守护的畜牧重地。育种专家详细介绍古代“混血育马”技术,讲述从“马踏飞燕”到现代科技获奖项目中,各民族智慧交融的发展历程。
镜头转向鸾鸟湖畔,摄影师进行实践教学,强调好照片不仅是画面的呈现,更是情感的捕捉。随后,在槐溪小镇,霍去病凯旋犒赏三军的沉浸式表演震撼登场,演员身着各民族服饰,生动再现各族军民共庆胜利的场景,生动诠释了“家国同守、荣辱与共”的民族情怀。
回到直播主场,长城号子响彻天际,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交响缓缓奏响。山丹县段汉明长城并行而立,最窄处仅10米,堪称“千年防线对话”的奇观。专家现场讲解其见证的各民族贸易往来、增进情谊的历史进程,深刻阐释长城不仅是国防的象征,更是守护人心和各民族共同家园的精神纽带。
在硖口古城西门外的点将台前,山丹县省级非遗桌凳舞狮表演震撼开场。红黄交织的彩狮腾跃而上,在高耸的桌凳间完成高难度动作,赢得观众屏阵阵喝彩。桌凳舞狮是山丹各族群众在节庆中共同喜爱的表演形式,常与耍龙、秧歌等多民族非遗项目同台演出,成为山丹社火表演中最具震撼力的保留节目,既传承了民间技艺,又为现代观众带来极具冲击力的文化体验,充分展现了各民族文化在交融中绽放的光彩。
此次直播以历史地域特色为纽带,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紧密串联起来,让“丝路马都·古韵山丹”的名片增添了民族团结的温度。不仅是一次历史文化的全面展示,更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诠释,为山丹持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新活力。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统战部 陇ICP备130007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