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红色文化内核,推动红色资源与文旅产业、民族团结深度融合。从活化文物资源到创新业态模式,从拓展文化传播到厚植团结根基,既牢牢守住红色根脉,又为文旅发展注入动能,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各族群众的情感联结与价值认同,持续谱写民族团结融合发展的和谐篇章。
创新文化表达,做强“红色艺术”品牌。以艺术创作承载红色内涵,联合甘肃省书协、美协等单位连续两年举办“艾黎情”主题书画展,征集作品5000余件,吸引众多书画爱好者和群众参观,营造浓厚红色文化氛围,为各族群众提供感悟红色精神、增进情感共鸣的载体。借跨馆联展拓展红色文化辐射范围,积极与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知名红色场馆联合举办《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楷模周恩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艾黎精神永放光芒》等主题图片展,通过珍贵史料,生动展现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和民族团结精神,实现不同场馆间红色文化资源共享互补、客流互送、文化互动的良好效应,为各族群众搭建起了解红色历史、感悟民族团结力量的重要平台。向基层延伸夯实红色浸润根基,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进乡村、进学校等“六进”文化惠民活动500余场,将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与民族团结精神送到基层一线,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历史观。
深化教育实践,打造“红色研学”高地。聚焦红色资源,厚植教育底蕴。深挖路易·艾黎在山丹的革命足迹与精神内涵,精心录制10部文物故事精品视频,推出《路易・艾黎在山丹》《路易·艾黎与培黎学校》等思政课程,其中“艾黎与共产党的红色印记”系列课程入选教育部“大思政课”资源库及全国革命文物主题精品库,为红色教育提供丰富素材和权威载体。创新教育载体,丰富体验场景。构建“馆校协同、课研融合”体系,建成沉浸式思政实践基地,设置“重走艾黎办学路”实景体验路线、布置艾黎与各族师生共同劳作的复原场景,运用三维建模和全息投影技术还原艾黎在山丹创办培黎学校的历史场景及他与各族群众互助的生动画面,每年接待研学团队200余批次,开展艾黎精神宣讲100余场,让红色教育从静态传播转向动态体验。拓展研学外延,促进多元融合。推出“红色研学”打卡活动,联动周边非遗工坊、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研学闭环,设计“艾黎故事我来讲”情景剧表演、“民族团结”主题手账制作等互动环节,形成“研学+教育+文旅”模式,以全方位体验式交流促进相互理解尊重、相互欣赏包容、相互学习帮助,推动红色文化与民族团结教育深度融入生产生活。
强化资源利用,提升“红色旅游”品质。发掘史料价值,推动红色遗产保护传承。“路易·艾黎创办工合、培黎学校档案文献”成功入选国家级遗产名录,其中收录的艾黎与国际友人往来书信、工合运动章程草案、培黎学校课程大纲等珍贵史料,系统还原了国际主义精神与中国革命实践相融合的历史轨迹,为红色旅游注入深厚历史底蕴与文化厚重感。夯实文物支撑根基,提升展陈叙事效能。完成馆内涵盖艾黎使用过的打字机、教学仪器,以及各族群众赠予的手工制品等290件(套)文物鉴定定级,以实物见证民族团结历史瞬间,为红色资源提质升级筑牢根基,让红色旅游的展陈内容更具说服力与感染力。丰富传播形式,深化红色文化影响。打造“线上云展+线下巡展”模式,线上依托数字技术构建“艾黎精神数字档案库”,将珍贵馆藏数字化呈现,访问量已突破10万人次;线下通过精心设计的可移动展板、珍贵历史图片、沉浸式情景短剧、趣味知识问答、精选文物复刻展等,生动讲述艾黎故事与工合精神,让红色旅游体验从固定场馆延伸至生活场景,推动红色精神与民族团结理念融入各族群众日常。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统战部 陇ICP备130007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