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乐民社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培育“乐民情”红石榴工作品牌,通过“四维互嵌”工作法,构建起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绘就“邻里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新画卷。
空间互嵌强根基,构建“融合共居”新格局。创新推行“互嵌式社区+开放式楼院+红石榴驿站”工作模式,打造“1+8+N”民族团结阵地体系(1个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枢纽,8个特色功能阵地为支撑平台,N个网格服务站点为延伸触角)。重点打造“红石榴”大舞台、“红石榴”共享书屋、“红石榴”活动室等特色阵地,设置家风家训文化长廊1处,开展“同心向党石榴红”基层党组织赋能行动,举办“同心大讲堂”“红石榴微课堂”等活动30余场次,覆盖各族群众2000余人次,有效增进民族情感共鸣。建立“网格化+数字化”管理服务体系,将民族工作深度融入14个基础网格,实现民生服务“一网通办”、矛盾调解“一格统管”、文化活动“一站共享”,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互嵌式社区服务网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优质空间载体和平台支撑。
服务互嵌暖民心,织密“精准优质”保障网。设立“红石榴”就业服务点,开展家政服务、育婴师、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3场次、技能竞赛2场次,帮助120余名各族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以就业帮扶促团结,精心打造“五彩丝带”志愿服务品牌,组建5支特色服务队,累计开展义诊义剪、家电维修、代购代办等“微关爱”行动40余场次,累计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以暖心助餐聚情谊,创新“爱心餐厅+上门送餐”服务模式,服务社区老人和周边学校学生5000余人次,让各族群众在舌尖的温暖中感受社区大家庭的团结和睦。建立“党员联户”机制,结对帮扶困难群众56户,实现“微心愿”108个,切实以暖心服务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让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服务零距离、关爱在身边”的社区温度。
文化互嵌聚合力,培育“美美与共”新风尚。精心打造“乐民”文化大舞台,通过多元活动促进文化交融,先后举办元宵喜乐会、端午粽香情等传统节庆活动4场次,开展“邻里文化节”“民族团结趣味运动会”等特色活动6场次,组织“同唱团结歌·共跳和谐舞”联谊活动2场次,让各族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增进感情。依托“红石榴”共享书屋等阵地,常态化开展故事分享会、手工艺创作等特色活动5场次,组织托管班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怡泉新禾双孢菇基地等场所开展“文化研学行·共筑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2批次,各族群众在互动交流中加深了解,共同营造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社区文化氛围。
治理互嵌促和谐,创新“多元共治”新机制。以协商议事聚民智,建立“红色议事厅”协商平台,通过“居民提事—网格议事—社区办事—居民评事”四步工作法,累计解决停车位规划、电梯架设、路灯安装、下水管道改造升级等民生问题60余件,在各族群众共同参与中夯实团结治理基础。以矛盾化解促和睦,深化“四级七天”调解法,整合社区民警、法律顾问等力量,成功化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30余起,调解满意率达100%,用公平公正的调解守护各族邻里的团结情谊。以便民服务连民心,常态化开展“周四便民直通车”活动,组织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等深入小区楼院,面对面开展协商议事、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民意收集等一站式服务,推动社区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让各族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一步,乐民社区将持续深化“乐民情”红石榴品牌建设,拓展互嵌式发展内涵,创新服务载体,完善治理机制,努力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示范样板,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社区常开长盛。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统战部 陇ICP备130007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