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中共张掖市委统战部

民族宗教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民族宗教

张掖市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 扎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金种子”深植人心

发布日期:2025-09-25 09:36来源:部信息宣传科、甘州区委统战部作者:

今年以来,张掖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方位、深层次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通过整合区域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新育人模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引导全市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夯实“五个认同”思想根基,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红色资源整合,打造全域化实践育人体系。系统挖掘梳理全市红色资源蕴含的丰富精神力量和厚重历史文化内涵,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征战河西的丰富史实为主线,整合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甘州区高金城烈士纪念馆、临泽县梨园口战役纪念馆等教育基地,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研学实践带。组织开发《祁连烽火·团结赞歌》等沉浸式党课剧本和4条市级精品研学路线。各县区协同开展“ 清明祭英烈”“红色足迹寻访”等实践教育活动,其中甘州区“行走的思政课”年均吸引超6000人次参与;高台县持续开展“红色小小讲解员”培训,累计培养讲解员180余名;肃南县将红西路军在祁连山的战斗故事与当地各族群众无私援救的事迹相结合,创作情景剧《祁连忠魂》,生动诠释休戚与共的民族团结精神。全市年均开展各类红色实践教育活动超千场,覆盖学生10万余人次。

深化课程教学融合,构建跨学科一体化教育模式。制定落实《张掖市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融合指导纲要》,推动相关教育内容全面融入各学科教学。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在全市推广情景式、案例式、议题式教学,甘州区、临泽县在历史教学中突出讲述张骞出使西域、隋炀帝西巡张掖召会、昭武九姓等河西走廊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山丹县、民乐县、肃南县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木兰诗》《敕勒歌》等蕴含民族融合意象的古典诗文,以及《格萨尔王传》等经典史诗的赏析教学;肃南县还结合独特的多民族文化,开发《中华民族一家亲》等系列校本教材,用身边的故事引导广大青少年不断增强认知的厚度与深度。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精品思政课”大赛和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建立市级共享资源库,累计征集融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秀课例320节。

拓展教育活动载体,营造全方位浸润式育人环境。在全市中小学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利用学雷锋纪念日、国庆节等重要节点,统一部署开展“传承精神·践行使命”志愿服务,全市各学校累计成立志愿服务队1200余支,年参与师生超15万人次,“爱心守护”“四点半课堂”等项目持续关爱各族困难及留守儿童。民乐县结合农村学校特点,开展“手拉手·共成长”结对帮扶活动;临泽县广泛组织“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文艺展演;甘州区鼓励学生创作“我为民族团结代言”等短视频超2000部。全市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民族团结运动会、征文演讲比赛等全市性活动10项以上,县区级活动超百项,实现“一月一主题,校校有活动”,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做在经常。

建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实施市级“思政教育骨干培养计划”和“红烛之光”研修项目,近两年累计选派150名骨干教师赴发达地区学习交流,组织全市2.1万名教师完成寒暑期专题培训,实现中小学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全覆盖。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强化“民族工作理论”模块普及应用。建立市、县两级教研联动机制,定期举办专题培训、集体备课和教学比武,邀请中央民族大学、甘肃省委党校等专家学者开展政策解读和理论辅导30余场次。支持教师开展专项研究,设立市级相关课题35项,开发、评选并推广市级精品思政课程50门、优秀校本教材20部,为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师资和资源保障。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统战部 陇ICP备130007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