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中共张掖市委统战部

政策理论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策理论

【“强国有我”主题征文】凝心铸魂强根基 携手擘画“同心圆”

发布日期:2024-10-14 09:33来源:作者:李琳

泰戈尔说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

在祁连山深处,有一群教育人,他们用情、用心、用智汇聚四方力量,用行动诠释教育人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书写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教育诗篇。我有幸成为这其中的一员,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践行这神圣的使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倡导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风尚

生长于肃南牧区,求学回来后,一直在乡村学校当语文教师,后来到肃南一中任教。发现无论是乡镇学校还是县城学校,都缺乏适合孩子们的读物特别是牧区乡村学校孩子们更是无书可读。一本好书,是一艘载满童话的船,是一条走出大山的路,是一束点亮生活的光。当年正是在老师、父母的引导下爱上了读书,从牧区来到城市上大学,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我决心要为牧区的孩子们读书做点事情。2010年,我带领肃南一中语文组同仁开展“民族地区经典诵读及校本化课程的研究”课题研究,主笔编写了《国学经典诵读》《经典诗词诵读》校本读物,在师生中大力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2011年课题获得了张掖市第八届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4年在中共肃南县委宣传部组织下,我负责编写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干部读本”—《读点经典》一套共五本,他深入学校、社区、机关单位作讲座,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2011年网络上看到一个叫“微笑图书室”的公益机构正在全国各地的乡村学校建立公益图书室,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提交了申请。没想到,就陆陆续续收到了许多捐赠的图书。几年来,科普类读物、中外名著、辅导资料、杂志等学生喜欢的书籍源源不断地邮寄到了学校试着和“微笑图书室”联系,想在肃南乡村学校也建立图书室,让更多的乡村孩子们也体验到读书的快乐。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肃南6个乡镇12所牧区乡村学校也陆续收到了“微笑图书室”捐赠的精美图书,一个个图书室在牧区学校建立起来了。通过多方协调,联系深圳爱阅基金会、北京西部阳光基金会给全县小学捐赠了优质图书;在县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邀请全国著名阅读推广人,在肃南县先后举办了三阅读研习营,帮助老师和孩子们提高阅读素养。同时,联系多家教育公益机构,资助老师、社区志愿者50余人赴外参加阅读研习营,学习可操作的阅读方法,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和接纳,培养了一批本土阅读推广的中坚力量。

我们的努力下,肃南乡村学校的阅读发生了变化:在晨会、语文课堂上,老师们用最美的声音把经典的童书讲给孩子们听;生动活泼的班级读书会上,优秀童书在孩子们心中激起层层波澜;作为一个家庭作业,孩子们每天保证二十分钟的持续默读,已渐渐形成习惯。开放式书架、背包图书馆、班级图书角悄然兴起,学校图书室配置了优秀的童书,营造了温馨的阅读环境。阅读研习营、公园读书会,暑期阅读工作坊,教师阅读群,亲子阅读群,阅读的形式和内容丰富了。根据牧区实际,因地制宜发起“书包图书馆”“图书漂流”项目,让图书在家庭里,在牧场上流动,现在孩子们每天都带着儿童书回家,爸爸妈妈围坐在一起听孩子讲故事,爸爸妈妈帮着表演,家人之间的亲情回来了,家庭生活因为儿童阅读更加温馨浪漫。通过倡导家庭阅读,在陪伴读书的时光中增长了知识、提升素养,培育书香家风,形成争当书香家庭的共建者、良好家风的传承者、和谐文明的先行者的良好氛围。

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做社区教育的践行者

针对肃南牧区孩子假期流动性强、社区文化建设不足的现状,自2013先后积极与多家教育公益机构合作,在肃南建立了覆盖全县乡镇的社区公益项目—牧童之家,项目以社区流动、留守儿童为服务对象,通过众筹、合作共建、低成本、可复制的共建共享模式,打造陪伴青少年成长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他组织志愿者在 “牧童之家”围绕“书本里的中国、民族文化瑰宝、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文化主题,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感受中华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共同培育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邀请老党员、老干部走进“牧童之家”,给孩子们讲述党史、新中国史;邀请社区的民族文化传承人给孩子们传授刺绣、皮雕等技艺,通过民族装扮展示、绘制民族娃娃、品尝特色美食等活动,引导学生准确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历史脉络,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通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社区教育全过程。2024年2月1日新华社以“寒假生活丰富多彩”为题,报道了寒假期间,全国各地的学生们参加丰富多样的活动,度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假期,包括在肃南县大河乡“牧童之家”内,放寒假的学生在志愿者老师的辅导下剪纸,开展趣味活动。

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牧童之家”入选中宣部全国思想文化创新典型案例,甘肃省委宣传部表彰为全省思想文化创新工作典型案例;201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授予“牧童之家”2017年终身学习品牌;2019年甘肃省妇联、甘肃省教育厅命名牧童之家为“甘肃省家庭教育实践基地”;肃南教育局确定“牧童之家”为校外社区教育品牌项目,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青年志愿者服务品牌项目;2019年“牧童之家”项目入选“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探索公益托管进社区 助力乡村社会治理

近年来,随着游牧民定居工程及草原禁休牧政策的实施,肃南县大河乡80%的农牧民进城定居,形成牧区生产、县城生活的现状,牧区适龄学童均进入县城学校就读。多数家长长期在牧区放牧或外出务工,学生由祖父母或父母一方在县城照顾上学,家庭作业辅导、课外兴趣爱好培养都存在难度,使孩子学习、家庭教育成为学生和家长共同的难题。而在学生集中放假的寒暑假期间,“看护难”现象尤为突出,学生的生命安全和教育存在更大隐患。基于这种普遍的刚性社会需求之下,和同事们进社区,入家庭开展摸底调研,中小学领导,老师对寒暑假托管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分析研判,积极探索假期托管服务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依托牧童之家品牌资源优势招募中小学教师志愿者、返乡大学生开展假期托管服务我们精心设计托管服务内容、根据孩子年龄段分为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主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劳动体验、安全教育、美术、体育、音乐及作业辅导等暑期托管课程,本着寓教于乐的原则,不增加孩子额外的学习负担原则,让孩子有计划有质量地完成暑期作业并为下学年开学做准备

我们依托于社区的公益性寒暑假期托管服务在创造儿童教育和成长的良好环境、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打造和谐社区助力和谐社区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教育实践有效解决了牧民群众孩子假期无人看管的难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高质量、高标准的假期学习生活环境得到家长们的高度肯定。

我在民族地区教育三十年,从事社区教育工作十余年,见证了牧区社区教育从起步、发展、到壮大的历程大胆探索笃行不怠,县域城乡幼儿园建立了微笑图书室,社区搭建了牧童之家”“假期托管服务课堂……县域社区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的付出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主管部门的肯定2016年获“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称号;2019年甘肃省教育厅“百姓学习之星”称号;2021年张掖市委宣传部“全民阅读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全市慈善先进工作者”称号;2022年甘肃省“阅读之星”称号2022年获张掖开放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不断学习,增强本领,做社区教育的引导者

2019年因为工作需要,我来到肃南职教中心,负责全县的社区教育工作。尽管当时我“社区教育”这个概念的认识还是模糊的,我个人对社区教育的认识也是肤浅的,缺乏经验。为此,我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学习。通过网络学习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社区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掌握当前社区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动向;通过学习各种书刊或网络媒体上的有关社区教育的文章,不断加深对社区教育内涵的理解,丰富社区教育的理论知识,以指导实践;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或社区教育网站,学习了解各地社区教育开展情况、发展态势以及先进的经验与做法,并加以借鉴。2022年参加由中国社区教育协会组织的社区教育培训师网络培训班,系统学习社区教育的理论知识取得结业证书撰写的《牧童之家—培植社会组织力量,提升社区教育内涵》一文由甘肃社区教育中心发表。通过学习,增长了知识、学到了经验、增强了能力,在我县社区教育实验和推进中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并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使自己成长为“内行”,向“专家”努力。

2024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作为一名党外知识分子,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以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自治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我将时刻铭记肩负的使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要守好民族团结同心圆、扎好民族团结同心结,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向不偏、初心不改,立足本职建功,旅行社会职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自觉做固守圆心的守护者,扩大圆心的践行者。

(作者单位:张掖开放大学肃南学习中心)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统战部 陇ICP备13000766号